乙肝的药物治疗方法主要有干扰素类、核苷酸类似物、免疫调节剂、中药制剂等。乙肝通常由病毒感染、免疫异常、肝细胞损伤、遗传易感性等因素引起。
1、干扰素类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可用于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发热、乏力等。重组人干扰素α-1b适用于慢性乙肝患者,可能伴随流感样症状。干扰素β-1a对部分难治性病例有效,使用期间需监测血常规。
2、核苷酸类似物恩替卡韦能强效抑制病毒DNA聚合酶,耐药率较低。替诺福韦二吡呋酯适用于成人慢性乙肝,可能引起肾功能异常。拉米夫定作为经典抗病毒药,长期使用需警惕耐药性。
3、免疫调节剂胸腺肽α1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多用于联合治疗。白细胞介素-2能调节T细胞活性,使用前需评估免疫状态。免疫球蛋白制剂适用于急性暴露后预防,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4、中药制剂苦参素胶囊具有抗病毒和保肝作用,可能引起消化道不适。甘草酸二铵可减轻肝脏炎症,需注意电解质监测。水飞蓟宾胶囊能稳定肝细胞膜,适合辅助治疗。
乙肝患者应定期复查肝功能与病毒载量,避免饮酒和肝毒性药物,保持均衡饮食并适量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