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通常由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内皮损伤、心脏疾病等原因引起,血栓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导致栓塞,可通过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手术取栓等方式干预。
1、血栓脱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脱落是主要来源,可能与久坐不动、外伤等因素有关,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需使用肝素、华法林等抗凝药物。
2、高凝状态妊娠、肿瘤等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栓形成概率增加,可能出现胸痛症状,需检测D-二聚体并采用低分子肝素干预。
3、血管损伤血管外科手术或静脉置管可能导致内皮损伤,激活凝血系统,伴随咯血症状,需使用利伐沙班等新型口服抗凝药。
4、心脏疾病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脱落可能经未闭卵圆孔进入肺循环,出现晕厥等表现,需进行经食道超声评估后决定是否行导管取栓。
建议高风险人群避免长时间静坐,定期进行下肢活动,出现不明原因胸痛或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