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患者发热时间多在午后或傍晚,体温波动在37.5-38.5℃之间,发热持续时间与病情严重程度、免疫状态等因素相关。
1、午后低热结核分枝杆菌释放毒素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午后出现低热,可伴有盗汗,需遵医嘱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抗结核药物。
2、夜间盗汗夜间自主神经紊乱引发大量出汗,体温调节失衡可能加重发热,需保持卧室通风,及时更换汗湿衣物,配合乙胺丁醇等药物治疗。
3、病情进展肺部病灶扩大或播散时可能出现持续高热,体温超过39℃,需完善胸部CT评估,必要时调整链霉素等二线抗结核方案。
4、合并感染继发细菌感染可导致稽留热,需进行痰培养检查,根据结果加用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联合治疗。
肺结核患者应保证高蛋白饮食,每日摄入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发热期间多饮水并监测体温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