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检查可以初步筛查肝硬化,但确诊需结合其他检查。肝硬化的影像学评估方法主要有B超、CT、MRI、肝弹性检测、肝活检。
1、B超检查:
B超能观察到肝脏形态改变、表面结节、脾脏增大等肝硬化间接征象。早期肝硬化可能仅表现为肝实质回声增粗,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肝脏萎缩、边缘钝化、门静脉增宽等典型表现。但B超对早期肝纤维化敏感性有限,难以区分轻度纤维化与肝硬化。
2、CT扫描:
增强CT能更清晰显示肝脏体积变化、肝叶比例失调、再生结节等特征。通过测量肝静脉压力梯度可间接评估门脉高压程度。多期扫描还能发现肝癌等并发症,但对早期肝硬化诊断价值仍有限。
3、MRI检查:
磁共振成像对肝内结节性病变的鉴别优于CT,能清晰显示铁沉积、脂肪变性等合并症。特殊序列如扩散加权成像可评估肝纤维化程度,但检查费用较高且耗时长。
4、肝弹性检测: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通过测量肝脏硬度值判断纤维化分期,对早期肝硬化敏感度达85%以上。该检查无创便捷,但受肥胖、肋间隙狭窄等因素影响可能出现假阳性。
5、肝活检:
病理检查仍是肝硬化诊断金标准,能明确纤维化分期和炎症活动度。但属于有创操作,存在出血、气胸等风险,通常在其他检查无法确诊时采用。
肝硬化患者日常需严格戒酒,每日蛋白质摄入控制在1.2-1.5克/公斤体重,优先选择鱼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锌元素,限制动物脂肪摄入。运动建议选择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有氧活动,避免腹压增大的动作。定期监测肝功能、血氨、凝血功能等指标,出现嗜睡、呕血等症状需立即就医。保持规律作息和情绪稳定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