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脑干肿瘤可考虑手术治疗,具体方案需根据肿瘤性质、位置及患者整体状况评估,主要干预方式包括显微外科手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等。
1、手术评估脑干作为生命中枢,手术需严格评估肿瘤与神经核团、传导束的解剖关系,通常需结合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进行术前规划。
2、术式选择局限性外生型肿瘤多采用枕下后正中入路,内生型肿瘤可能选择乙状窦后入路,部分病例需联合神经导航和术中电生理监测。
3、替代治疗对手术高风险病例可采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质子治疗对儿童弥漫内生型脑桥胶质瘤具有剂量学优势。
4、预后因素术后生存期与肿瘤病理分级密切相关,低级别胶质瘤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高级别,术后需配合放疗和替莫唑胺化疗。
建议术前多学科会诊制定个体化方案,术后需密切监测呼吸、循环及神经功能变化,早期开展康复训练有助于神经功能代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