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脂肪粒可能由遗传因素、油脂分泌异常、皮肤损伤、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用药、物理治疗、调整护肤习惯、治疗原发病等方式改善。
1、遗传因素部分人群因遗传性角质代谢异常易发脂肪粒,建议选择温和的眼部卸妆产品,避免摩擦刺激,可遵医嘱使用维A酸乳膏、水杨酸软膏、尿素软膏等药物辅助剥脱角质。
2、油脂分泌异常皮脂腺堵塞导致粟丘疹形成,需减少使用油腻眼霜,清洁时用温水轻敷,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金霉素眼膏、红霉素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菌药物。
3、皮肤损伤过度去角质或激光术后可能引发微小创伤,恢复期应停用功能性护肤品,可短期涂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促进修复。
4、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等疾病可能伴随皮肤异常增生,需先控制血糖水平,脂肪粒顽固者可考虑专业医疗机构行电灼术或二氧化碳激光治疗。
日常注意保持眼部清洁干燥,避免自行挑破脂肪粒,饮食宜清淡并适量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E,若持续增多建议至皮肤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