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脚抽搐症可能由低钙血症、癫痫、帕金森病、亨廷顿舞蹈病等疾病引起,症状表现为肌肉不自主收缩或痉挛,早期多为短暂性局部抽搐,进展期可累及全身。
1、低钙血症血清钙离子浓度降低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常见于维生素D缺乏或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表现为手足搐搦、口周麻木。治疗需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药物包括葡萄糖酸钙、碳酸钙、骨化三醇。
2、癫痫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发肢体强直阵挛,可能与脑损伤、遗传因素有关,发作时常伴意识丧失。需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卡马西平控制症状。
3、帕金森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导致静止性震颤和肌强直,中老年多见,伴随运动迟缓。治疗采用多巴胺替代疗法,常用药物有左旋多巴、普拉克索、司来吉兰。
4、亨廷顿舞蹈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特征为舞蹈样动作和认知障碍,与HTT基因突变相关。目前以对症治疗为主,可用丁苯那嗪、氟哌啶醇缓解运动症状。
日常需注意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激动,抽搐发作时应保护患者防止跌倒或咬伤,定期监测血钙和神经系统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