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抑郁症的前兆主要有情绪持续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食欲改变、注意力下降、自我否定、社交回避、躯体不适、易怒暴躁、自伤倾向等表现。
1、情绪低落持续两周以上的悲伤空虚感,可能伴随无价值感或过度内疚,需通过心理咨询结合正念训练干预。
2、兴趣减退对既往热衷的活动丧失兴趣,伴有精力减退症状,建议家长鼓励参与团体运动并观察行为变化。
3、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或早醒等睡眠紊乱,可能与褪黑素分泌异常有关,可遵医嘱使用佐匹克隆、阿戈美拉汀等调节剂。
4、食欲改变暴食或厌食等进食行为异常,需排查甲状腺功能,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改善进食障碍。
5、注意力涣散学习效率显著下降伴记忆力减退,可能与前额叶功能抑制有关,建议进行神经心理评估。
6、自我否定反复出现无依据的自我贬低言论,需警惕消极认知模式形成,及时进行家庭心理干预。
7、社交回避拒绝人际交往并持续孤立自己,家长应建立非批判性沟通渠道,必要时联合学校心理老师介入。
8、躯体症状不明原因头痛腹痛等躯体化表现,需完善体检排除器质性疾病后考虑心身医学治疗。
9、易怒暴躁情绪控制能力明显下降,可能与杏仁核过度激活相关,可尝试情绪管理训练配合氟西汀等药物。
10、自伤行为出现划伤皮肤等自残举动时,须立即启动危机干预,联合精神科医生制定防自杀方案。
发现上述多个症状持续存在时,建议家长陪同至精神心理科就诊,早期药物干预配合家庭支持能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