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引发高血压主要与血管弹性下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内皮功能障碍、继发性肾动脉狭窄等因素有关。动脉粥样硬化可通过降脂治疗、血压管理、抗血小板治疗、血管重建等方式干预。
1、血管弹性下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壁硬化,血管顺应性降低,心脏射血时外周阻力增大。建议控制血脂,使用氨氯地平、缬沙坦、氢氯噻嗪等降压药物。
2、肾素系统激活肾动脉血流受限刺激肾素分泌,血管紧张素Ⅱ引起血管收缩。可选用卡托普利、氯沙坦、螺内酯等药物抑制该系统活性。
3、内皮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导致一氧化氮合成减少,血管舒张功能受损。需改善生活方式,联合使用阿托伐他汀、西地那非、普罗布考等药物。
4、肾动脉狭窄斑块堵塞肾动脉导致肾脏缺血,引发肾血管性高血压。严重时需行球囊扩张术或支架植入术,配合替米沙坦、非洛地平治疗。
低盐饮食、规律有氧运动有助于延缓动脉硬化进展,定期监测血压和血脂水平,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