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与胃溃疡可通过症状特征、检查手段进行区分,主要鉴别点包括疼痛规律、伴随症状及胃镜检查结果。慢性胃炎多表现为上腹隐痛或饱胀感,胃溃疡则以规律性餐后痛或夜间痛为典型特征。确诊需依赖胃镜检查和病理活检,常见检查方式有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钡餐造影等。
1、疼痛特点慢性胃炎疼痛多为持续性隐痛或钝痛,进食后可能加重或缓解,无明确时间规律。胃溃疡疼痛具有周期性、节律性,十二指肠溃疡常表现为空腹痛或夜间痛,进食后缓解;胃溃疡多为餐后半小时至两小时疼痛,持续至下次进餐前减轻。疼痛性质以灼烧感或饥饿感为主,服用抑酸药可快速缓解。
2、伴随症状慢性胃炎常见嗳气、早饱、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偶有反酸但较少出现呕血。胃溃疡可能伴随黑便、呕血等上消化道出血表现,长期溃疡患者可能出现体重下降。部分胃溃疡因反复发作导致幽门梗阻,出现呕吐宿食、腹胀等机械性梗阻症状,慢性胃炎极少引发此类并发症。
3、内镜表现胃镜下慢性胃炎可见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或萎缩性改变,活检可明确炎症程度及是否伴肠化生。胃溃疡典型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黏膜缺损,基底覆盖白苔,边缘整齐隆起,周围黏膜充血肿胀。深度溃疡可穿透肌层形成瘢痕,胃角及胃窦小弯为溃疡好发部位。
4、病理机制慢性胃炎主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或自身免疫因素相关,黏膜炎症局限于浅表层。胃溃疡多因胃酸-蛋白酶侵蚀与黏膜防御失衡导致,病变深度超过黏膜肌层,常伴有血管暴露。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或应激状态更易诱发溃疡而非单纯胃炎。
5、治疗差异慢性胃炎以消除病因和缓解症状为主,常用药物包括铝碳酸镁咀嚼片、瑞巴派特片等黏膜保护剂。胃溃疡需规范抑酸治疗4-8周,首选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枸橼酸铋钾胶囊,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需加用阿莫西林胶囊和克拉霉素片进行根除治疗。反复发作的顽固性溃疡需排除恶性病变可能。
建议出现上消化道症状时及时进行胃镜检查明确诊断,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日常需规律饮食,限制辛辣刺激食物及浓茶咖啡摄入,戒烟戒酒。胃溃疡患者应定期复查胃镜监测愈合情况,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需根据病理结果制定随访计划。两种疾病均需注意情绪调节,避免精神紧张加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