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盲肠炎的症状主要有右下腹隐痛、消化不良、低热、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慢性盲肠炎通常由急性盲肠炎未彻底治愈、肠道菌群失调、阑尾管腔阻塞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腹泻或便秘交替、腹部压痛等症状。
1、右下腹隐痛右下腹隐痛是慢性盲肠炎的典型症状,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或间歇性发作,活动或进食后可能加重。疼痛位置通常在麦氏点附近,可能伴随局部压痛或反跳痛。症状较轻时可尝试热敷缓解,若疼痛持续或加剧需就医排查是否合并阑尾周围脓肿。
2、消化不良患者常出现餐后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表现,与盲肠局部炎症影响消化功能有关。建议少量多餐,避免食用豆类、洋葱等产气食物。若症状长期存在,需排除克罗恩病等肠道疾病,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菌群。
3、低热部分患者会出现37.5-38℃的低热,多发生于午后或夜间,提示体内存在慢性炎症反应。需监测体温变化,适当增加水分摄入。持续低热可能提示盲肠黏膜溃疡或肉芽肿形成,必要时需进行结肠镜检查明确诊断。
4、食欲减退由于长期炎症刺激和消化功能减弱,患者往往出现食欲下降、早饱感。可尝试食用山药、南瓜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饮食。若伴随明显消瘦需警惕肠结核可能,需完善结核菌素试验等检查。
5、体重下降慢性营养吸收障碍可能导致体重进行性减轻,通常半年内下降超过原体重的5%。建议记录饮食日记评估营养摄入,必要时补充肠内营养粉剂。需与肠道肿瘤鉴别,可通过肿瘤标志物检测和影像学检查排除恶性病变。
慢性盲肠炎患者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腹部受凉。饮食上选择低渣、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蛋羹,减少粗纤维摄入。建议每3-6个月复查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监测炎症活动度。若出现剧烈腹痛、高热等急性发作症状,应立即就医防止穿孔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