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泪囊炎是指泪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主要由鼻泪管阻塞或狭窄导致泪液滞留继发感染引起。常见症状有溢泪、内眦部脓性分泌物、泪囊区红肿压痛等,可能由先天性鼻泪管发育异常、泪道外伤、鼻腔炎症蔓延等因素诱发。
1、病因机制慢性泪囊炎多与鼻泪管机械性阻塞相关。鼻泪管作为泪液引流通道,其狭窄或闭塞会导致泪液滞留于泪囊,为细菌繁殖创造条件。常见致病菌包括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长期慢性刺激可引发泪囊黏膜增生肥厚,形成恶性循环。先天性鼻泪管膜闭锁是婴幼儿发病的主因,成人则多见于沙眼、慢性鼻炎等继发感染。
2、典型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持续性溢泪,晨起时内眦部可见黄白色脓性分泌物,挤压泪囊区有黏液或脓液自泪小点溢出。急性发作时出现泪囊区皮肤红肿、压痛,可能伴发热等全身症状。长期患病者可出现下睑湿疹样改变,严重者可能形成泪囊瘘管。
3、诊断方法除典型临床表现外,需进行泪道冲洗检查确认阻塞部位。X线泪道造影能清晰显示泪囊扩张形态及阻塞位置。鼻腔内窥镜检查可排除鼻腔病变压迫因素。细菌培养可明确病原体类型,为抗生素选择提供依据。需与急性泪囊炎、睑缘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4、药物治疗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等控制感染。慢性期可尝试泪道探通联合注射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伴鼻腔炎症者需配合使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改善鼻窦引流。顽固病例可能需要长期使用磺胺醋酰钠滴眼液维持治疗。
5、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控制不佳的病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首选术式,通过建立新的泪液引流通道解决问题。无法耐受手术者可选择泪道硅胶管植入术。婴幼儿患者可先尝试泪囊按摩联合抗生素治疗,若6个月无效再考虑泪道探通术。术后需定期冲洗泪道防止粘连。
慢性泪囊炎患者日常应注意眼部清洁,避免用手揉眼。出现分泌物时可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从内眦向外眦方向擦拭。冬季外出可佩戴防护眼镜减少冷风刺激。饮食宜清淡,适当补充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眼表健康。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反复发作,应及时到眼科进行系统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