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手术清创、负压引流、高压氧治疗、骨移植等方式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外伤、血源性播散、免疫力低下、糖尿病等因素引起。
1、抗生素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需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等。抗生素治疗需足疗程使用,避免细菌耐药。治疗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
2、手术清创手术清创是去除坏死骨组织和感染灶的关键措施,包括病灶清除术、死骨切除术等。手术需彻底清除感染和坏死组织,同时保留健康骨结构。术后需配合抗生素治疗,必要时可放置引流管。手术清创后可能出现骨缺损,需评估是否需后续重建。
3、负压引流负压引流技术可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细菌滋生。通过持续负压吸引,可清除创面渗出液,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负压引流需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引流系统通畅。该技术常与手术清创联合应用,适用于创面较大或渗出较多的患者。
4、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可提高组织氧分压,增强白细胞杀菌能力,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每次治疗时间60-90分钟,需多次重复进行。高压氧治疗对厌氧菌感染效果显著,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治疗前需评估患者心肺功能,排除气胸等禁忌证。
5、骨移植对于大段骨缺损患者,可考虑自体骨移植或人工骨材料植入。自体骨移植常取髂骨或腓骨,具有良好骨诱导和骨传导作用。骨移植需在感染控制后进行,术后需长期随访观察骨愈合情况。骨移植后可能出现排斥反应或感染复发,需密切监测。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需加强营养支持,保证充足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适当进行患肢功能锻炼,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复查血常规和炎症指标。戒烟限酒,控制血糖,增强免疫力。出现发热、疼痛加重等情况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