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鼻血时出现一长条血块通常是鼻腔内血液凝结的正常现象,可能与鼻腔黏膜干燥、轻微外伤或炎症刺激有关。若血块体积较大或频繁发生,需警惕鼻腔血管异常、凝血功能障碍等病理因素。
鼻腔黏膜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当空气干燥、外力摩擦或过敏性鼻炎发作时,黏膜易破损出血。血液在鼻腔内与黏液混合后逐渐凝固,可能形成条索状血块。这种情况常见于冬季干燥环境、频繁挖鼻或感冒期间,血块多呈暗红色,质地柔软,伴随少量新鲜出血后可自行停止。保持室内湿度、避免机械刺激鼻腔、局部使用生理盐水喷雾有助于缓解症状。
当血块呈现异常粗大、反复出现或伴随面色苍白、牙龈出血等症状时,可能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凝血疾病相关。高血压患者突发大量鼻血伴条状血块需排除鼻腔小动脉破裂。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出现此类情况提示需要调整用药方案。鼻腔肿瘤早期也可能表现为间断性血涕伴条状凝血块,需通过鼻内镜或影像学检查鉴别。
发生鼻血时建议保持坐位稍前倾,用手指捏住鼻翼压迫止血10分钟,避免仰头导致血液倒流。止血后24小时内不要用力擤鼻或剧烈运动。日常可使用凡士林涂抹鼻腔前部保持湿润,增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K含量高的食物如猕猴桃、菠菜等摄入。若每月鼻血超过3次或单次出血超过30分钟未止,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进行专业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