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肝肿瘤不是肝癌。良性肝肿瘤与肝癌在性质、生长方式及预后等方面存在本质差异,前者通常生长缓慢且不转移,后者具有侵袭性和转移能力。
良性肝肿瘤主要包括肝血管瘤、肝腺瘤、局灶性结节增生等类型,多为体检时偶然发现。这类肿瘤细胞分化良好,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生长速度缓慢或停滞,极少发生恶变。患者多数无明显症状,部分可能出现右上腹隐痛、饱胀感等非特异性表现,通常通过超声、CT或磁共振检查即可明确诊断。治疗上以定期随访为主,若肿瘤体积过大或引发压迫症状,可考虑手术切除或介入治疗,预后良好。
肝癌则属于恶性肿瘤,常见类型为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多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基础肝病相关。癌细胞呈浸润性生长,易侵犯血管和邻近器官,早期即可通过血液转移至肺、骨等远处组织。患者常见进行性消瘦、黄疸、腹水等典型症状,甲胎蛋白等肿瘤标志物常显著升高。确诊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活检,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靶向治疗等,但晚期患者预后较差。
日常应避免酗酒、霉变食物等肝癌高危因素,肝炎患者需规范抗病毒治疗。发现肝占位性病变时,应及时就医鉴别性质,避免将良性肿瘤误认为肝癌造成不必要的恐慌,也需警惕肝癌漏诊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