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多数痣可以安全点除,但生长在易摩擦部位、形态不规则或近期变化的痣不建议自行处理。痣在医学上称为色素痣,主要由黑色素细胞聚集形成,处理不当可能刺激恶变。
位于鼻翼、耳后、发际线等易受摩擦部位的痣,长期物理刺激可能增加癌变风险,这类痣需由专业医生评估后处理。直径超过6毫米、边缘模糊、颜色不均匀或表面凹凸不平的痣可能存在恶变倾向,激光或冷冻点痣可能掩盖病情,应先进行皮肤镜检查。短期内突然增大、发痒、出血的痣属于高危表现,必须通过手术切除并做病理检查。先天性巨痣或家族有黑色素瘤病史者,点痣前需严格筛查。普通平坦且多年稳定的痣,经皮肤科医生确认后可采用激光去除。
点痣后需保持创面干燥3-5天,避免紫外线直射2周以上,出现红肿渗液应及时复诊。日常需每月自查面部痣的变化,使用SPF50+防晒霜可降低紫外线诱变风险。不建议使用腐蚀性药水或民间偏方处理,不规范操作可能导致疤痕增生或感染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