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痛是指由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关节肿痛、晨僵和活动受限。
1、病因机制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和免疫系统异常激活有关。体内产生的自身抗体会错误攻击关节滑膜,导致滑膜增生并侵蚀软骨和骨质。寒冷潮湿环境、吸烟或感染可能诱发疾病发作。
2、典型症状早期表现为手指近端指间关节对称性疼痛伴晨僵,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腕关节、膝关节等多关节肿胀,关节周围皮肤温度升高。晚期可能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
3、诊断标准需结合临床表现、血液检查和影像学综合判断。血液检查包括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X线可见关节间隙狭窄和骨质侵蚀,超声或核磁共振能发现早期滑膜炎症。
4、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如甲氨蝶呤片,生物制剂如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疼痛急性期可短期使用醋酸泼尼松片。
5、日常管理保持关节保暖避免受凉,进行游泳等低冲击运动维持关节活动度。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D,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担。建议使用辅助器具减少关节压力,定期复查监测疾病进展。
类风湿关节痛患者需长期规范治疗,急性发作期应减少关节负重活动。日常可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如握力球训练,避免手指关节变形。冬季注意防寒保暖,居住环境保持干燥通风。若出现关节红肿热痛加重或新发关节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