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月经关节痛可能与激素水平波动、前列腺素分泌增加、缺钙、子宫内膜异位症、风湿免疫疾病等因素有关。可通过热敷、补钙、药物镇痛、激素调节、手术切除病灶等方式缓解。
1、激素水平波动月经期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关节滑膜对炎症介质敏感性增加。部分女性会出现膝关节、手指关节等部位胀痛,通常伴随经期结束自行缓解。建议避免剧烈运动,用40℃左右热毛巾每日热敷关节15-20分钟。
2、前列腺素分泌增加子宫内膜脱落时释放大量前列腺素,可能引发全身肌肉和关节酸痛。疼痛多集中在腰骶部和大关节,可能伴随腹泻、头痛等表现。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等前列腺素抑制剂。
3、缺钙经期钙质流失加速可能诱发关节僵硬和隐痛,常见于日常钙摄入不足者。建议月经前一周开始每日补充300ml牛奶或碳酸钙D3片,同时增加豆腐、芝麻等富钙食物摄入。
4、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组织侵袭关节腔时,可能引发周期性关节肿痛,多伴随严重痛经和不孕。超声检查可见关节腔异常回声,确诊后需遵医嘱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等药物,或进行腹腔镜病灶清除术。
5、风湿免疫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在经期免疫紊乱时症状加重。表现为晨僵、对称性小关节疼痛,需通过抗CCP抗体检测确诊。治疗需长期服用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等免疫抑制剂。
经期关节疼痛者应保持每日8小时睡眠,避免冷水刺激关节。疼痛持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或伴随关节肿胀变形时,需完善抗核抗体谱、关节超声等检查。日常可进行瑜伽、游泳等低强度运动增强韧带柔韧性,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欧米伽3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