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抑郁症可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社交支持、运动疗法、饮食调整等方式治疗。抑郁症通常由遗传因素、脑内化学物质失衡、慢性疾病、社会孤立、重大生活事件等原因引起。
1、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能帮助老年人识别并改变负面思维模式,常用方法包括行为激活和问题解决技巧。人际关系疗法侧重于改善社交关系,适合因孤独或人际冲突引发的抑郁。支持性心理治疗通过倾听和共情提供情感支持,对轻度抑郁效果显著。心理治疗通常需要10-20次会话,建议家属陪同参与。
2、药物治疗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盐酸帕罗西汀片、氢溴酸西酞普兰片适用于多数老年患者。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如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对伴随慢性疼痛的抑郁更有效。三环类抗抑郁药如盐酸阿米替林片可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需谨慎使用。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避免突然停药。
3、社交支持定期家庭聚会能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子女每周至少应有3次深度交流。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提供团体手工、合唱等集体活动,建议每周参与2-3次。宠物疗法中饲养猫狗等伴侣动物可提升催产素水平,但需评估照料能力。宗教或志愿者活动能重建生活意义感,适合文化程度较高的老年人。
4、运动疗法太极拳结合呼吸调节和缓慢动作,每周3-5次能显著改善情绪。水中健身操对关节损伤风险低,水温宜保持在28-32摄氏度。园艺疗法通过种植花草蔬菜获得成就感,每日建议进行30分钟日照下的轻度劳动。团体广场舞既能锻炼又能社交,但需避免过于剧烈的动作。
5、饮食调整增加富含ω-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如三文鱼,每周建议食用2-3次。全谷物和豆类提供B族维生素,有助于神经递质合成。发酵食品如酸奶含益生菌,可能通过肠脑轴改善情绪。限制精制糖和咖啡因摄入,避免血糖波动影响情绪稳定性。
建议家属为老年人建立规律作息,保证7-8小时夜间睡眠。每日进行30分钟散步等有氧运动,避免长时间卧床。保持居室光线充足,使用暖色调装饰营造温馨氛围。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基础指标,慢性病控制不佳可能加重抑郁症状。若出现自杀意念或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须立即陪同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