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股骨骨折可通过卧床制动、药物镇痛、牵引复位、内固定手术、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股骨骨折通常由骨质疏松、外伤撞击、病理性骨折、长期激素使用、骨肿瘤转移等原因引起。
1、卧床制动急性期需绝对卧床,避免患肢负重。使用硬板床并保持髋关节中立位,在两腿间放置软枕防止内旋。护理时注意每2小时协助翻身一次,避免压疮发生。可配合下肢气压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
2、药物镇痛遵医嘱使用洛索洛芬钠片、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对乙酰氨基酚栓等药物缓解疼痛。骨质疏松患者需同步使用阿仑膦酸钠维D3片、碳酸钙D3颗粒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疼痛剧烈时可考虑硬膜外镇痛泵持续给药。
3、牵引复位对于稳定性骨折可采用皮牵引或骨牵引维持肢体长度,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7-1/10。持续牵引2-4周后复查X线,观察骨折端对位情况。牵引期间需每日检查足背动脉搏动及皮肤感觉。
4、内固定手术移位明显的骨折需行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或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合并髋关节病变者可考虑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需预防性使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等抗生素,并监测血常规及炎症指标。
5、康复训练术后第3天开始踝泵运动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2周后逐步进行床边坐起训练。6周后借助助行器部分负重,3个月后过渡到完全负重。康复期间可配合超短波治疗及中医推拿促进功能恢复。
日常需加强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每日饮用300毫升牛奶,适量食用豆腐、深绿色蔬菜等富钙食物。晴天每日晒太阳20-30分钟促进维生素D合成。居家环境应移除地毯、增设扶手,浴室铺设防滑垫。每半年进行骨密度检测,持续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出现患肢肿胀加剧或发热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