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花眼一般在40-45岁出现,具体年龄与个人用眼习惯、遗传因素等有关。
老花眼是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的生理性调节功能衰退,主要表现为近距离视物模糊。晶状体逐渐硬化、睫状肌调节能力下降是主要成因。早期可能仅表现为阅读时需要将书本拿远,后期可能伴随眼疲劳、头痛等症状。一线城市人群因电子屏幕使用时间长,可能比农村人群更早出现症状。长期未矫正可能导致代偿性皱眉、眯眼等不良习惯。部分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波动可能加速老花进展。紫外线暴露过多的人群晶状体老化速度可能更快。长期吸烟者因微循环障碍可能提前出现症状。营养均衡的饮食有助于延缓老花发展速度。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视力检查,出现视近困难时及时验光配镜。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每用眼40分钟应远眺5分钟。户外活动时佩戴防紫外线眼镜,减少强光刺激。保持阅读距离在30厘米以上,光线应充足均匀。可适当补充含叶黄素、玉米黄质的深色蔬菜,如菠菜、甘蓝等。控制血糖血压在正常范围,避免加重眼部血管负担。出现突然视力变化或眼痛需立即就医排除其他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