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心律失常的机制主要涉及心脏电信号传导异常、心肌细胞自律性增强、触发活动及折返环路形成等病理生理过程。
1、电信号传导异常心脏电信号传导系统由窦房结、房室结、希氏束等结构组成。当传导通路出现局部阻滞或旁路形成时,电信号可能通过异常路径快速传导,导致心房或心室提前激动。常见于预激综合征患者,电信号通过Kent束等附加传导通路绕开房室结延迟,引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2、心肌细胞自律性增强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兴奋性增高时,可取代正常起搏功能。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等因素会使心房或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4相自动除极速率加快,产生异常自律性。这种机制多见于房性心动过速和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临床可见于低钾血症或洋地黄中毒患者。
3、触发活动后除极是触发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早期后除极和延迟后除极。长QT综合征患者心肌细胞复极过程中,因钠/钙离子内流异常产生震荡电位,达到阈值后触发额外动作电位。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奎尼丁可能诱发尖端扭转型室速,即与此机制相关。
4、折返环路形成心肌局部传导速度与不应期不匹配时,电信号可沿环形通路持续传导。典型如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快慢径路形成解剖学基础;心肌梗死后瘢痕组织与存活心肌交错排列,则构成心室折返的基质。这类机制引起的心律失常具有突发突止的特点。
5、结构重构与电重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纤维化可破坏电传导连续性,心房颤动导致L型钙通道下调则属于电重构。这些适应性改变使心肌更易形成多子波折返,促使阵发性心律失常向持续性转化。射频消融术通过改变基质打断重构进程。
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应避免摄入含咖啡因饮品,保持规律作息与情绪稳定。建议定期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遵医嘱使用盐酸普罗帕酮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出现心悸伴晕厥需立即就医,必要时接受导管消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