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通常不是白血病前兆,多数由局部刺激或维生素缺乏引起,但反复不愈的溃疡需警惕血液系统疾病。口腔溃疡常见诱因有机械损伤、免疫异常、营养缺乏等,白血病相关溃疡多伴随贫血、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机械性摩擦或烫伤导致的口腔黏膜破损是最常见原因,咬伤、牙刷刮伤或过硬食物刺激均可引发。这类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覆盖白膜,周围充血,疼痛明显但1-2周自愈。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刺激性食物,使用康复新液含漱或贴敷口腔溃疡贴可加速愈合。
维生素B族或铁元素缺乏时,口腔黏膜修复能力下降易形成溃疡。长期偏食、胃肠吸收障碍患者多见,溃疡常反复发作于舌缘、颊黏膜。补充复合维生素B片、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营养素,配合多吃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可改善。
免疫功能紊乱如白塞病、克罗恩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溃疡表现为多发性、深大且愈合缓慢。可能伴生殖器溃疡、皮疹等症状,需免疫调节治疗。醋酸泼尼松片、沙利度胺片等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同时监测肝肾功能。
白血病等血液病引发的溃疡具有特征性:溃疡面大且边缘不规则,基底呈暗红色,常伴牙龈异常出血、皮肤瘀斑。外周血检查可见幼稚细胞,骨髓穿刺能确诊。这类患者需立即血液科就诊,根据分型采用注射用阿糖胞苷、甲氨蝶呤片等化疗方案。
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可能引发真菌性口腔溃疡,表现为白色凝乳状伪膜。制霉菌素含漱液、氟康唑胶囊等抗真菌药物有效,但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基础用药。日常注意保持口腔湿润,可用生理盐水定时漱口,避免辛辣食物刺激创面。若溃疡持续超过2周不愈或伴随体重下降、持续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