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护理可通过正确刷牙、使用牙线、定期洁牙、调整饮食、漱口等方式进行。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需日常重视。
1、正确刷牙每天早晚各刷牙一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选择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采用巴氏刷牙法,即牙刷与牙龈呈45度角,小幅水平颤动清洁牙齿和牙龈交界处。刷牙力度要适中,避免损伤牙釉质和牙龈。刷牙后需清洁舌苔,减少口腔细菌滋生。电动牙刷能更有效清除牙菌斑,适合手部活动不便者使用。
2、使用牙线每日至少使用一次牙线清洁牙缝。牙线能清除牙刷无法触及的牙缝食物残渣和牙菌斑,预防邻面龋和牙龈炎。使用时将牙线轻轻滑入牙缝,紧贴牙面上下刮擦,注意不要用力过猛损伤牙龈。牙线棒操作更简便,适合初学者。对于牙缝较大者,可选择牙间隙刷辅助清洁。
3、定期洁牙每6-12个月进行一次专业洁牙,清除牙结石和色素沉积。牙结石是牙菌斑钙化形成,会导致牙龈萎缩和牙周病。洁牙后可能出现短暂牙齿敏感,通常1-2天可自行缓解。吸烟、饮茶咖啡者需增加洁牙频率。洁牙同时可进行口腔检查,早期发现龋齿和口腔疾病。
4、调整饮食减少高糖饮食摄入,避免碳酸饮料和酸性食物腐蚀牙釉质。多吃富含钙质的乳制品、豆制品和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增强牙齿抗龋能力。进食后及时漱口,减少食物残渣滞留。咀嚼无糖口香糖能刺激唾液分泌,帮助清洁口腔。避免用牙齿开瓶盖等硬物,防止牙裂。
5、漱口饭后和睡前使用含氟漱口水漱口30秒,能减少口腔细菌滋生。选择不含酒精的漱口水,避免刺激口腔黏膜。特殊情况下可使用医用漱口水,如氯己定含漱液辅助治疗牙龈炎。漱口不能替代刷牙,需与刷牙配合使用。旅行或外出时可随身携带便携式漱口水保持口腔清洁。
日常口腔护理需长期坚持,培养良好习惯。儿童应从乳牙萌出开始进行口腔清洁,家长需帮助和监督。孕妇激素变化易引发牙龈问题,应加强口腔护理。糖尿病患者口腔感染风险高,需特别注意。发现牙龈出血、牙齿敏感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定期口腔检查能早期发现问题,避免严重口腔疾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