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腹泻可能与酒精刺激胃肠黏膜或食物不耐受有关,通常无须特殊处理,若伴随发热、血便需及时就医。
酒精可直接刺激胃肠黏膜,导致蠕动加快、消化液分泌异常,引发短暂性腹泻。空腹饮酒或饮用高浓度酒时症状更明显。部分人群对酒类中的酵母、麸质等成分不耐受,可能诱发渗透性腹泻。过量饮酒还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减弱消化功能。此类情况通常停止饮酒后1-2天可自行缓解,期间可饮用淡盐水补充电解质。
若腹泻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黏液血便、剧烈腹痛,需警惕急性胃肠炎、酒精性胰腺炎等疾病。长期饮酒者可能出现慢性腹泻,与酒精性肝病、肠易激综合征相关。酒精代谢产物乙醛会损伤肠上皮细胞,导致吸收功能障碍。某些酒类与海鲜、辛辣食物同食可能加重肠道负担。
建议饮酒前适量进食淀粉类食物保护胃黏膜,避免混饮碳酸饮料或冰镇酒类。腹泻期间选择米粥、馒头等低渣饮食,暂停乳制品及高脂食物。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补液盐散等药物。长期饮酒后腹泻者应完善胃肠镜及肝功能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