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小症通常指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种族人群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或第3百分位以下,可能由遗传因素、生长激素缺乏、慢性疾病、内分泌异常等原因引起。
1、遗传因素:家族性矮小与父母身高遗传密切相关,表现为生长速度正常但身高始终偏低,建议定期监测骨龄和生长曲线。
2、生长激素缺乏:垂体分泌不足导致生长迟缓,年生长速度不足5厘米,可通过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确诊,需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
3、慢性疾病影响:先天性心脏病、肾病综合征等消耗性疾病会抑制生长发育,需先控制原发病,同时配合营养支持治疗。
4、内分泌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性早熟等内分泌疾病会导致骨龄提前或延迟,表现为身高增长停滞,需针对性使用左甲状腺素钠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建议保证均衡营养摄入,适当进行跳绳、篮球等纵向运动,3-6个月复查身高体重变化,合并特殊面容或智力异常者需排查染色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