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不吃药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损害、视力下降、动脉硬化加重、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高血压可通过饮食调节、运动锻炼、药物治疗、心理干预、定期监测等方式控制。高血压通常由遗传因素、高盐饮食、肥胖、缺乏运动、长期压力等原因引起。
1、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长期未控制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肌肥厚、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同时增加脑出血、脑梗死的风险。建议通过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规律运动等方式预防。
2、肾功能损害:高血压会损伤肾小球和肾小管,导致肾功能逐渐下降,严重时可能发展为慢性肾衰竭。日常需限制蛋白质摄入,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定期检查肾功能。
3、视力下降:高血压可引起视网膜动脉硬化,导致视力模糊甚至失明。建议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避免长时间用眼疲劳。
4、动脉硬化加重:高血压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增加心梗、脑梗等风险。可通过控制血脂、血糖,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豆类等,减缓动脉硬化。
5、心力衰竭:长期高血压会使心脏负荷过重,导致心脏功能减退,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建议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过度劳累,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
高血压患者应注重饮食均衡,减少高盐高脂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钾、镁的蔬菜水果,如香蕉、菠菜等。适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控制血压。定期监测血压变化,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