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肝病主要包括婴儿肝炎综合征、胆道闭锁、遗传代谢性肝病、肝母细胞瘤等,按病情发展可分为轻度胆汁淤积、肝功能损伤、肝硬化、罕见肝脏肿瘤等阶段。
1、婴儿肝炎综合征多由病毒感染或胆汁排泄障碍引起,表现为黄疸、白陶土样便,可通过熊去氧胆酸、脂溶性维生素等药物治疗,严重时需肝移植。
2、胆道闭锁胆管发育异常导致胆汁无法排出,出生后2-8周出现进行性黄疸,确诊后需在3月龄前完成葛西手术,否则会发展为肝硬化。
3、遗传代谢性肝病如糖原累积症、肝豆状核变性等,常伴有发育迟缓、低血糖等症状,需终身特殊饮食治疗,部分病例需肝移植。
4、肝母细胞瘤儿童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腹部包块为主要特征,治疗需手术联合顺铂、多柔比星等化疗药物。
家长发现孩子出现持续黄疸、食欲减退、腹部膨隆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儿科或儿童消化科就诊,日常注意记录大小便颜色变化,避免高脂饮食加重肝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