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可能由噪声暴露、耳部感染、药物副作用、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佩戴防护设备、抗感染治疗、停药观察、基因检测等方式干预。
1、噪声暴露长期接触高强度噪音会导致毛细胞损伤,表现为渐进性听力下降。建议减少噪音接触并使用耳塞防护,必要时需佩戴助听器。
2、耳部感染中耳炎或外耳道炎可能引发传导性耳聋,多伴随耳痛、流脓。需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控制感染,严重者可行鼓膜修补术。
3、药物副作用链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耳毒性,可能损伤听神经。发现听力异常应立即停药,必要时使用甲钴胺营养神经。
4、遗传因素先天性耳聋多与GJB2基因突变相关,新生儿表现为对声音无反应。建议进行耳聋基因筛查,早期佩戴人工耳蜗干预。
避免用力掏耳,控制慢性病,出现突发耳聋需24小时内就诊。高危职业者建议每年进行纯音测听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