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打嗝可通过调整进食习惯、穴位按压、分散注意力、适度活动、药物治疗等方式护理。打嗝通常由膈肌痉挛引起,可能与饮食过快、胃部受凉、胃肠疾病等因素有关。
1、调整进食习惯建议老人进食时细嚼慢咽,避免说话或大笑,减少空气吞咽。每口食物咀嚼20-30次,选择温热软烂的食物,避免冷热交替进食。饭后保持坐姿30分钟,不要立即平卧。若因假牙不适导致吞咽异常,需及时调整假牙。
2、穴位按压用拇指按压内关穴(腕横纹上3横指)或攒竹穴(眉头凹陷处),持续按压1分钟,配合深呼吸。也可轻按胸骨下端凹陷处的鸠尾穴,力度以微酸胀为宜。注意避免用力过猛,骨质疏松者慎用此法。
3、分散注意力引导老人缓慢饮用少量温水,或用棉签轻触软腭诱发吞咽反射。可通过聊天、听音乐转移注意力,避免过度关注打嗝症状。紧张情绪可能加重膈肌痉挛,保持环境安静舒适有助于缓解。
4、适度活动在无头晕症状时,可扶老人缓慢散步5-10分钟,或做上半身前倾动作,帮助膈肌复位。避免剧烈运动或突然改变体位。若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活动前需评估身体状况。
5、药物治疗顽固性打嗝可能由反流性食管炎、脑卒中等疾病引起,可遵医嘱使用甲氧氯普胺片、盐酸氯丙嗪片等药物。胃肠胀气者可短期服用二甲硅油散,中枢性呃逆需使用巴氯芬片。所有药物均需排除禁忌证后使用。
日常注意腹部保暖,避免碳酸饮料、酒精等刺激性饮食。记录打嗝发作频率和诱因,若持续超过48小时或伴随呕吐、胸痛,需排查膈下脓肿、心肌梗死等急症。长期卧床者需定期翻身拍背,预防误吸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