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气管狭窄的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方法主要有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激光消融术、冷冻治疗等。恶性气管狭窄通常由肿瘤压迫、瘢痕挛缩、炎症浸润、放疗后纤维化等因素引起。
1、球囊扩张术通过球囊导管扩张狭窄部位,适用于局限性纤维化狭窄,操作中可能发生气管撕裂,需联合其他治疗维持效果。
2、支架置入术置入金属或硅酮支架支撑管腔,适用于外压性狭窄,可能出现支架移位或肉芽增生,需定期气管镜复查。
3、激光消融术利用激光汽化阻塞管腔的肿瘤组织,适用于腔内生长型狭窄,可能引发出血或穿孔,需配合止血措施。
4、冷冻治疗通过低温冻融破坏肿瘤细胞,适用于浅表病灶,治疗后可能出现水肿加重呼吸困难,需预防性使用激素。
介入治疗后需定期复查气管镜,保持呼吸道湿润,避免剧烈咳嗽,出现气促加重需及时返院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