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纤维结构不良多数情况下无法彻底治愈,但可通过药物控制、手术矫正、物理治疗及定期监测等方式改善症状。治疗效果与病变范围、年龄及并发症等因素密切相关。
1、药物控制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可抑制骨吸收,缓解疼痛;钙剂与维生素D辅助维持骨代谢平衡;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用于对症止痛。需长期规律用药并监测肝肾功能。
2、手术矫正病灶刮除术适用于局部畸形或病理性骨折风险高的患者;截骨矫形术可纠正严重骨骼变形。术后需配合支具固定,复发概率与病变活跃度相关。
3、物理治疗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可能延缓病变进展;康复训练帮助改善关节功能。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病理性骨折,建议水中运动等低冲击活动。
4、定期监测每6-12个月进行X线或骨扫描评估病变稳定性;内分泌检查排除McCune-Albright综合征等伴随疾病。儿童患者需密切监测生长发育曲线。
日常需保证钙磷均衡摄入,避免高糖饮食刺激骨代谢异常,适度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出现新发疼痛或畸形加重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