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病症状按病程发展可分为早期黄疸、贫血加重、肝脾肿大、胆红素脑病四个阶段。
1、早期黄疸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皮肤黏膜黄染,以面部和躯干为主,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需立即监测胆红素水平并接受蓝光治疗。
2、贫血加重进行性面色苍白伴血红蛋白下降,严重时出现呼吸急促、喂养困难,可能需输注Rh阴性洗涤红细胞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3、肝脾肿大因髓外造血导致肋下可触及肿大肝脏和脾脏,可能伴随凝血功能异常,需补充维生素K1并监测凝血指标。
4、胆红素脑病当血清胆红素超过342μmol/L时可能出现嗜睡、肌张力增高、角弓反张等神经系统症状,需紧急进行换血治疗。
家长需每日观察新生儿皮肤颜色、喂养状态及反应灵敏度,发现异常立即就医,母乳喂养者母亲应避免进食可能加重溶血的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