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后疼痛加重可能是正常反应,通常与局部刺激、气血调整、个体差异、操作手法等因素有关,多数情况下1-3天可自行缓解。
1、局部刺激针灸针具对穴位产生机械性刺激,可能引发局部组织轻微损伤或炎症反应,表现为暂时性疼痛加重。可通过热敷缓解,避免抓挠或剧烈运动。
2、气血调整针灸通过疏通经络调节气血运行,部分人群在气血重新分布过程中可能出现短暂疼痛加剧。建议保持充足休息,观察48小时症状变化。
3、个体差异痛觉敏感人群或初次接受针灸者更易出现疼痛反应。治疗前应告知医师自身耐痛程度,医师可调整针刺深度和留针时间。
4、操作手法手法过重或穴位选择不当可能导致异常疼痛。若疼痛持续超过72小时或伴随红肿发热,需排除感染可能并及时复诊。
针灸后24小时内避免接触冷水,饮食宜清淡,可配合轻柔的穴位按摩促进恢复。持续性剧痛或伴随其他异常表现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