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可能由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产后出血可通过按摩子宫、药物治疗、手术止血、输血等方式治疗。
1、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乏力可能与产程过长、多胎妊娠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阴道流血量多、子宫质地柔软等症状。治疗措施包括按摩子宫促进收缩,使用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米索前列醇等药物。
2、胎盘因素胎盘因素可能与胎盘滞留、胎盘植入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胎盘娩出延迟、阴道持续流血等症状。治疗措施包括人工剥离胎盘,使用缩宫素、麦角新碱、卡前列甲酯等药物。
3、软产道损伤软产道损伤可能与急产、巨大儿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阴道裂伤、会阴血肿等症状。治疗措施包括缝合止血,使用氨甲环酸、酚磺乙胺、维生素K1等药物。
4、凝血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全身多部位出血、血液不凝等症状。治疗措施包括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使用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人凝血因子VIII等药物。
产后出血属于产科急症,产妇应保持平卧位避免活动,家属需密切观察出血量及生命体征变化,及时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