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可通过规范产检、控制妊娠期疾病、正确分娩处理和产后密切观察等方式预防。产后出血通常由子宫收缩乏力、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和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1、规范产检定期产前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妊娠期高血压、贫血等高危因素,医生会根据情况提前制定预防方案,必要时建议提前住院待产。
2、控制疾病妊娠期积极治疗贫血、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合理补充铁剂、叶酸等营养素,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降低产后出血风险。
3、分娩处理分娩时医生会规范使用缩宫素促进宫缩,避免产程过快导致软产道撕裂,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完整性,必要时行人工剥离。
4、产后观察产后2小时内需密切监测出血量、子宫收缩及生命体征,发现异常立即处理,可按摩子宫或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等药物加强宫缩。
产后注意补充富含铁和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适度活动促进恶露排出,发现出血量异常增多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