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所有芦荟都可以食用,仅有可食用品种的芦荟经过规范处理后才能食用。芦荟品种超过500种,常见可食用品种包括库拉索芦荟、中华芦荟等,而部分观赏性芦荟含蒽醌类毒素,误食可能导致中毒。
库拉索芦荟叶片肥厚、凝胶含量高,其去皮后的透明凝胶部分可加工为食品或饮品,富含多糖、氨基酸及维生素,具有润肠通便作用,但需去除表皮及黄色汁液以避免大黄素刺激胃肠。中华芦荟凝胶可直接用于凉拌或榨汁,但每日摄入量建议不超过30克,过量可能引发腹泻。木立芦荟虽可食用但苦味较重,多用于保健品提取而非直接食用。
观赏性芦荟如不夜城芦荟、翡翠殿等含芦荟苷和芦荟大黄素,误食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中毒症状,严重时损伤肝肾。即使可食用芦荟,未经脱毒处理的鲜叶表皮及黄色汁液含蒽醌类物质,直接啃食可能引发口腔黏膜灼伤。特殊人群如孕妇、经期女性、婴幼儿及胃肠疾病患者应完全避免食用芦荟制品。
选择食用芦荟时需确认品种安全性,购买正规渠道的预加工产品。家庭种植芦荟不建议直接食用,工业加工过程中已通过漂洗、活性炭吸附等工艺去除毒素。若误食不可食用芦荟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就医并携带植株样本供鉴别。日常使用芦荟护肤也需做过敏测试,其致敏成分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