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同时注意乙肝感染通常在早期并无明显症状,但可能表现为乏力、恶心、肝区不适等。了解传播路径和症状表现有助于预防和及早发现。
1、乙肝的传播途径
a. 血液传播:乙肝是一种血液传播疾病,当健康人的皮肤或粘膜接触了乙肝病毒HBV携带者的血液或血液制品时,可能会感染。常见途径包括使用未消毒的针头、共用剃须刀或牙刷、输血等医疗操作中消毒不当的情况。避免共用皮肤接触工具,特别是在卫生条件不符合的地方,是重要预防方式。
b. 母婴传播:乙肝病毒可通过胎儿娩出时的产道传播给婴儿。如果母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且未接受治疗,新生儿感染率可能非常高。但现今可通过新生儿主动与被动联合免疫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有效预防感染。
c. 性传播:无保护的性行为可能导致乙肝病毒在伴侣之间传播。乙肝病毒存在于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风险与接触液体的量以及防护措施有关。正确使用避孕套可以有效减少感染风险。
2、乙肝的症状表现
a. 早期症状:多数乙肝患者在感染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即使有也比较轻微,如容易疲劳、食欲不振、恶心反胃、肝区隐痛或胀满等。这些往往容易被忽视,但需要引起重视。
b. 进展症状:当乙肝发展为急性肝炎时,可能会出现黄疸皮肤和眼白变黄、尿液变深、皮肤瘙痒或全身感到极度疲弱等症状。
c. 慢性乙肝:慢性感染可能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这种情况下,持续性或反复的肝区疼痛、腹胀、腿部浮肿等可能是显著表现。
进一步行动建议:若怀疑感染乙肝,应及时到医院进行HBsAg检查,确认是否存在乙肝病毒感染。同时,定期体检和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最佳措施。了解传播途径、妥善保护自己是防控乙肝的重要基础。倘若确诊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监测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