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月经不调可通过中药调理改善,常用药物包括益母草颗粒、乌鸡白凤丸、逍遥丸等。治疗需根据证型选择,主要涉及气血不足、肝郁气滞、肾虚等病因。
1、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型月经不调表现为经量少、色淡、周期延迟,可能因过度劳累或营养不良导致。治疗可选用八珍益母丸,该药由熟地黄、当归等组成,具有补气养血作用。日常可配合食用红枣、枸杞等补血食材。
2、肝郁气滞:
肝郁气滞常见经前乳房胀痛、经血有块,多与情绪压力相关。逍遥丸含柴胡、白芍等成分,能疏肝解郁。建议保持情绪舒畅,避免熬夜,可辅助玫瑰花、陈皮代茶饮。
3、肾虚证型:
肾阳虚者经期腰酸畏冷,适用右归丸;肾阴虚见经量少、潮热,可用左归丸。这两种成药均含熟地黄、山药等补肾成分。平时可适度食用黑芝麻、核桃等温补食物。
4、血瘀阻滞:
血瘀型表现为经血紫暗、痛经明显,可能与受寒或久坐有关。桂枝茯苓丸含桃仁、牡丹皮等活血药材,能改善子宫微循环。注意经期保暖,适当进行温和运动。
5、痰湿内阻:
痰湿体质者多见经期延长、白带黏稠,常因脾虚湿盛引起。苍附导痰丸含苍术、香附等化湿药材,配合薏苡仁、赤小豆等利湿食材效果更佳。需减少生冷油腻饮食。
中药调理需在医师辨证指导下进行,一般需连续服用2-3个月经周期。治疗期间应记录月经变化情况,配合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饮食宜清淡温补,避免生冷辛辣。若服药后症状未改善或出现异常出血,应及时复诊调整方案。保持良好心态对月经调节同样重要,可通过冥想、八段锦等方式舒缓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