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对心脏病的影响包括诱发心律失常、加重心力衰竭、升高血压、增加心肌梗死风险。酒精摄入量与心脏病风险呈剂量依赖性关系,长期过量饮酒可直接损伤心肌细胞。
1、心律失常酒精可干扰心脏电传导系统,导致房颤等快速性心律失常。急性酒精中毒时可能出现心室颤动,慢性饮酒者易出现持续性房颤。治疗需戒酒并使用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2、心力衰竭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对心肌有直接毒性作用,长期饮酒会导致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出现活动后气促、下肢水肿等症状。治疗包括严格戒酒、使用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3、血压升高饮酒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导致血管收缩和血压波动。高血压患者饮酒可能诱发脑出血等危象。控制血压需限制饮酒量,联合使用钙通道阻滞剂等降压药物。
4、心肌梗死酒精促进血小板聚集和冠状动脉痉挛,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风险。急性发作时需立即进行冠脉介入治疗,长期预防需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
心脏病患者应严格限制饮酒,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建议选择低度酒并避免空腹饮用,同时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和规律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