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安全套可大幅降低梅毒传播概率,但无法完全杜绝感染风险。梅毒传播主要与皮肤黏膜直接接触、安全套未覆盖部位破损、体液交换不完全阻断、无症状期忽视防护等因素有关。
1、防护局限性:安全套未覆盖的阴囊、会阴等部位若存在梅毒螺旋体皮损,仍可能通过皮肤接触传播。建议高危性行为后及时进行血清学检测。
2、破损风险:安全套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滑脱或破裂,导致体液接触。正确使用合格安全套可降低风险,但需配合定期医学检查。
3、无症状传染:二期梅毒潜伏期患者虽无典型硬下疳,仍具传染性。任何可疑暴露后6周应检测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4、其他传播途径:接吻或口腔溃疡接触一期梅毒口腔病损可能传播。避免与活动期患者密切皮肤接触,确诊后应规范注射苄星青霉素。
确诊梅毒后须完成全程驱梅治疗,性伴侣应同步筛查。治疗期间禁止性接触直至医生确认无传染性,日常需加强免疫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