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可通过保持社交活动、培养兴趣爱好、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及时就医等方式远离抑郁。抑郁可能与孤独感、慢性疾病、脑功能退化、家庭变故、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
1、保持社交活动定期与亲友聚会或参与社区活动有助于减少孤独感。老年人可加入兴趣小组、老年大学或志愿者团队,通过人际互动刺激大脑活跃度。缺乏社交支持的老人更容易出现情绪低落,建议家属主动安排每周至少2-3次面对面交流。
2、培养兴趣爱好书法、园艺、摄影等轻度活动能带来成就感。音乐疗法和绘画已被证实可促进多巴胺分泌,建议选择无需复杂技巧的入门项目。学习新技能时要注意控制强度,避免因挫败感加重心理负担。
3、规律作息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有助于稳定生物钟。建议固定起床时间并在午间小憩30分钟,避免昼夜颠倒。卧室应保持适宜光线和温度,睡前2小时限制使用电子设备。长期失眠者需排查甲状腺功能异常等潜在疾病。
4、适度运动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每周进行3-5次,每次持续20-30分钟为宜。运动时心率维持在(220-年龄)×60%的范围内,既能改善血液循环又不至造成负担。关节病变患者可选择水中健走或坐姿体操。
5、及时就医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需排查甲状腺功能减退、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等器质性疾病。确诊抑郁后可遵医嘱使用盐酸舍曲林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抗抑郁药,配合认知行为治疗效果更佳。家属需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日常饮食可增加富含色氨酸的小米、香蕉等食物,帮助合成血清素。建议每天晒太阳30分钟促进维生素D生成,阴雨季节可使用光照治疗仪。家属应定期协助老人进行抑郁量表筛查,发现早醒、食欲骤变等预警信号时及时陪同就诊。保持家居环境明亮整洁,避免使用容易引发消极联想的装饰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