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茶是以中草药为原料制成的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等功效的草本饮品,常见于岭南地区。
1、传统配方凉茶多由夏枯草、金银花、菊花、甘草等具有清热功效的中药材煎煮而成。不同配方针对不同症状,如咽喉肿痛可添加板蓝根,暑热烦渴常加入淡竹叶。传统凉茶讲究现煮现饮,避免添加防腐剂。
2、现代改良市售凉茶产品为便于保存常采用萃取工艺,制成颗粒剂或液体饮料。部分产品会调整糖分含量,但需注意过度添加糖分可能抵消其健康效益。选购时应查看成分表中是否含有人工甜味剂等添加剂。
3、功效特点凉茶主要针对中医理论中的"热证",如目赤耳鸣、口舌生疮等症状。其含有的黄酮类、多糖等活性成分具有抗炎作用。但需注意凉茶性质寒凉,体质虚寒者饮用可能出现腹泻等不适。
4、饮用禁忌经期女性、胃肠功能较弱者应慎饮凉茶。与部分西药同服可能影响药效,如正在服用抗凝药物华法林的患者需避免含蒲公英成分的凉茶。儿童饮用需稀释并控制每日不超过200毫升。
5、文化传承凉茶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煎煮工艺讲究文武火候交替。岭南地区至今保留着根据二十四节气调整凉茶配方的传统,如夏季添加荷叶,秋季加入桑叶等时令药材。
日常饮用凉茶建议选择正规厂家产品,避免长期连续饮用超过两周。体质特殊者饮用前可咨询中医师,出现腹痛等不适应立即停用。保存自煮凉茶需冷藏并在12小时内饮用完毕,隔夜凉茶易滋生细菌不宜再饮。合理使用凉茶可发挥其养生价值,但不可替代药物治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