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淫致病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邪侵袭人体引发的疾病,症状表现因邪气性质不同而差异显著。主要有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咳嗽痰多、关节酸痛、皮肤瘙痒、口干咽燥等症状。
1、风邪症状风邪致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常见恶风汗出、鼻塞流涕、皮肤突发风团或瘙痒。风邪袭表可表现为感冒症状,如麻黄汤证见发热恶寒无汗;内侵经络则见肢体麻木抽搐,如中风先兆。风邪常与其他病邪结合为患,形成风寒、风热等复合病证。
2、寒邪症状寒邪致病多见恶寒战栗、肢体拘急疼痛、面色苍白。寒客肌表可见全身紧束感,如桂枝汤证之头痛项强;直中脾胃则现脘腹冷痛、呕吐清水,理中丸适用。寒性收引可致经脉挛缩,引发心绞痛等急症。
3、暑邪症状暑邪致病常见高热烦渴、胸闷气短、小便短赤。暑热扰心可见神昏谵语,如安宫牛黄丸适应证;暑湿困脾多现头重如裹、腹泻纳呆,藿香正气散主之。严重者可出现热射病表现,需立即救治。
4、湿邪症状湿邪致病多呈缠绵难愈特点,表现为身重困倦、关节肿胀、分泌物粘腻。湿阻中焦可见舌苔厚腻、腹胀便溏,平胃散适用;下注膀胱则现小便浑浊,八正散可治。湿性粘滞易与热邪结合形成湿热证。
5、燥邪症状燥邪致病突出干涩症状,如口鼻干燥、皮肤皲裂、干咳少痰。温燥多见咽喉肿痛,桑杏汤主之;凉燥常见恶寒无汗,杏苏散适用。秋季燥邪易伤肺阴,需注意润燥保肺。
6、火邪症状火邪致病表现为面红目赤、疮疡红肿、出血发斑。实火多见高热烦躁,黄连解毒汤适用;虚火常见潮热盗汗,知柏地黄丸主之。火性炎上易致口舌生疮,迫血妄行可引发衄血。
预防六淫致病需顺应四时变化调整起居,春季防风宜戴围巾,夏季防暑须避烈日,长夏防湿要勤换衣,秋季防燥多食百合,冬季防寒注意保暖。出现持续发热、意识障碍、严重疼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外感病证可选用银翘解毒颗粒、九味羌活丸等中成药,但须经中医辨证使用。保持适度运动增强卫外功能,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过食生冷滋腻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