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以肾小球损伤为主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可能由免疫异常、感染、遗传等因素引起。
1、免疫异常慢性肾小球肾炎可能与免疫系统异常有关,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上,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患者可能出现蛋白尿、血尿等症状。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醋酸泼尼松片、环磷酰胺片、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等免疫抑制剂控制炎症反应。日常需避免感染和过度劳累,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
2、感染因素链球菌感染后可能诱发肾小球肾炎,细菌或病毒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引起炎症反应。患者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眼睑浮肿、尿液泡沫增多。急性期需遵医嘱使用注射用青霉素钠控制感染,慢性期可使用缬沙坦胶囊减少蛋白尿。感染后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
3、遗传因素部分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如Alport综合征等遗传性肾病。这类患者通常在青少年时期出现血尿、听力下降等症状。基因检测可辅助诊断,治疗上以控制症状为主,如使用贝那普利片降低尿蛋白。有家族史者建议定期进行尿液筛查和肾功能检查。
4、高血压损害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可导致肾小球内高压,加速肾小球硬化。患者常见夜尿增多、下肢水肿,血压多在140/90mmHg以上。治疗需联合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和厄贝沙坦片控制血压,同时限制钠盐摄入。每日监测血压,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有助于延缓肾病进展。
5、代谢异常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可能继发肾小球病变,高血糖状态损伤肾小球滤过膜。患者除多饮多尿外,可能出现大量蛋白尿和肾功能减退。治疗需严格控糖,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注射液,配合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建议每3个月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需长期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蛋白质以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为主。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预防呼吸道感染。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和血压,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出现水肿加重或尿量明显减少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