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高血压的主要原因有遗传因素、钠盐摄入过多、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肾小球硬化、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
1、遗传因素部分慢性肾炎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基因缺陷可能导致肾小球基底膜结构异常或免疫功能紊乱,进而诱发高血压。这类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和肾功能,避免高盐饮食。对于存在家族史的人群,建议每年进行尿常规和血压筛查。
2、钠盐摄入过多长期高盐饮食会增加血容量,加重肾脏排泄负担,导致水钠潴留和血压升高。慢性肾炎患者肾功能受损后,排钠能力下降更易出现盐敏感性高血压。日常应控制每日食盐摄入量,避免腌制食品和加工食品。
3、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肾实质受损会刺激肾小球旁器分泌过量肾素,激活血管紧张素Ⅱ导致血管收缩。这种情况可遵医嘱使用缬沙坦胶囊、培哚普利片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厄贝沙坦片等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4、肾小球硬化慢性肾炎进展过程中,肾小球毛细血管逐渐硬化狭窄,导致肾脏缺血并刺激压力感受器。这类患者可能出现蛋白尿和血肌酐升高,需配合医生进行肾穿刺活检明确病理类型,必要时使用他克莫司胶囊等免疫抑制剂。
5、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动脉狭窄或肾实质病变可刺激醛固酮过度分泌,引起钠水潴留和低钾血症。这类高血压常表现为顽固性血压升高,可检测血浆肾素活性和醛固酮水平确诊,遵医嘱使用螺内酯片等醛固酮拮抗剂。
慢性肾炎高血压患者需严格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建议每周测量血压3次并记录,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肾毒性药物。出现头晕、浮肿等症状时应及时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根据医生建议调整降压方案。饮食上可增加富含优质蛋白的鱼类和豆制品,但需控制每日蛋白质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