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发展为尿毒症可通过控制血压、调整饮食、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等方式治疗。尿毒症通常由长期肾功能损伤、高血压控制不佳、感染、药物毒性、原发病进展等因素引起。
1、控制血压高血压是加速肾功能恶化的关键因素,需遵医嘱使用降压药物如缬沙坦胶囊、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同时定期监测血压。避免高盐饮食,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3-5克。血压稳定有助于延缓肾功能进一步衰退。
2、调整饮食低蛋白、低磷、低钾饮食可减轻肾脏负担。每日蛋白摄入量控制在0.6-0.8克/公斤体重,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限制高磷食物如奶制品、坚果,避免高钾食物如香蕉、土豆。必要时可补充复方α-酮酸片辅助营养。
3、血液透析通过机器替代肾脏过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每周需进行2-3次,每次4-5小时。透析期间需严格控制水分摄入,避免体重增长过快。可能出现低血压、肌肉痉挛等并发症,需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调整方案。
4、腹膜透析利用腹膜作为过滤膜,通过腹腔置管每日多次更换透析液。适合行动不便或心血管功能较差的患者,可居家操作。需注意导管护理,预防腹膜炎等感染。透析液成分需根据电解质情况个性化调整。
5、肾移植终末期尿毒症患者可考虑肾移植,术后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胶囊、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预防排斥反应。移植后需定期复查肾功能,避免感染和药物毒性损伤。活体亲属供肾匹配度较高,术后存活率较好。
尿毒症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治疗,定期监测肾功能、电解质及血红蛋白等指标。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劳累和感染。饮食上注意营养均衡,限制高盐高脂食物。适当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增强体质。心理上可通过家属支持或专业疏导缓解焦虑情绪。出现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