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并非绝对可怕的疾病,其严重程度与病理类型、病情控制效果密切相关。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长期稳定,少数进展至肾衰竭需透析或移植。慢性肾炎主要由免疫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等症状。
早期慢性肾炎患者肾功能损伤较轻,通过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控制血糖血压、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等措施,病情可长期稳定。部分患者使用缬沙坦胶囊、黄葵胶囊、百令胶囊等药物可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功能恶化。此阶段患者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与常人差异不大,但需避免感染、肾毒性药物等诱发加重的因素。
若未及时干预,慢性肾炎可能发展为终末期肾病,出现严重贫血、电解质紊乱、尿毒症等症状,需依赖血液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此类患者占比相对较低,多见于长期未规范治疗、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或存在遗传性肾病者。肾衰竭治疗费用较高且对生活影响显著,但通过规律透析或移植仍可长期生存。
慢性肾炎患者应严格限制每日盐分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及加工肉类;选择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每日总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6-0.8克;每3-6个月复查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等指标。出现尿量减少、下肢水肿加重或血压骤升时需立即就医。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肾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