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细菌性痢疾不是过敏性结肠炎,两者是病因和病理机制完全不同的疾病。慢性细菌性痢疾主要由志贺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而过敏性结肠炎属于非感染性炎症性肠病,与免疫异常和过敏反应相关。
1、病因差异慢性细菌性痢疾由志贺菌、沙门菌等肠道致病菌反复感染导致,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过敏性结肠炎则与遗传易感性、食物过敏原刺激、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有关,常见诱发因素包括牛奶、鸡蛋等特定食物摄入。
2、病理特征慢性细菌性痢疾的病理改变主要为结肠黏膜溃疡、中性粒细胞浸润,粪便培养可检出致病菌。过敏性结肠炎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内镜下可见黏膜充血水肿但无病原体感染证据。
3、临床表现慢性细菌性痢疾表现为反复腹痛、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可伴有低热。过敏性结肠炎常见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交替,粪便多不带脓血,部分患者伴有皮肤湿疹等过敏症状。
4、诊断方法慢性细菌性痢疾需通过粪便培养、PCR检测确认病原体,结肠镜可见不规则溃疡。过敏性结肠炎诊断需结合过敏原检测、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内镜下黏膜活检结果。
5、治疗原则慢性细菌性痢疾需规范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颗粒,同时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过敏性结肠炎治疗以回避过敏原为主,严重者可短期使用泼尼松片或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控制炎症。
患者出现慢性腹泻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自行用药。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过敏体质者应记录食物日记排查诱因,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肠道功能恢复。急性发作期建议选择低渣饮食,症状缓解后逐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