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临床症状、病史和辅助检查结果。诊断需满足持续咳嗽咳痰每年至少3个月、连续2年以上,并排除其他心肺疾病。主要有临床表现、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肺功能检查等依据。
1、临床表现典型症状为反复咳嗽、咳白色黏液痰或浆液性泡沫痰,晨起明显。急性加重期痰量增多且呈脓性,部分患者伴有喘息。症状多在冬季加重,气候转暖时缓解。体征早期可无异常,随病情进展可在肺部闻及干湿啰音。
2、病史采集需详细询问吸烟史、职业粉尘接触史等危险因素暴露情况。重点了解咳嗽咳痰的持续时间、季节规律和演变过程。同时需排查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相似症状疾病史,家族呼吸系统疾病史也有参考价值。
3、体格检查早期体征不明显,进展期可在背部下方闻及散在干啰音,急性发作时出现湿啰音。长期患者可见桶状胸等肺气肿体征。杵状指提示可能合并支气管扩张,需进一步鉴别诊断。
4、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早期多正常,后期可见肺纹理增粗紊乱等非特异性改变。高分辨率CT能更敏感显示支气管壁增厚、黏液栓等特征,主要用于鉴别支气管扩张和间质性肺病。影像学检查的价值在于排除其他结构性肺病。
5、肺功能检查典型表现为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降低。支气管舒张试验后改善率不足12%可帮助确诊。弥散功能多正常,与肺气肿的肺功能改变有所区别。肺功能检查对疾病分期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需严格戒烟并避免刺激性气体吸入,冬季注意保暖防感冒。适当进行腹式呼吸锻炼可改善通气功能,饮食宜清淡富含维生素。急性加重时应尽早就医,遵医嘱使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等祛痰药物,必要时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控制感染。定期复查肺功能有助于监测病情进展。